​投身古籍的青春力量

2024-06-11 09:42 来源:奇闻网 点击:

投身古籍的青春力量

本文转自:中工网

【奋斗者正青春】

原标题:历经10余年沉淀,胡珂逐渐成长为一名复合型古籍整理人才(引题)

投身古籍的青春力量(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子元

35岁的胡珂,绝大多数时间都与古籍相伴。

从发掘选题与作者、商讨典籍整理计划,到推进立项、编辑加工作者提交的稿件,再到跟进出版流程、后期宣传维护等,胡珂的日常工作贯穿古籍整理出版始终。10余年的历练与沉淀,让胡珂逐渐在中华书局成长为一名专业功底扎实、具备良好沟通表达和团队管理能力的优秀年轻骨干人才。

“像又读了一轮大学”

“我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中国古代史专业度过了本科和硕士阶段,经过7年的学术训练,逐渐明确了个人职业方向,即希望为中国古代文史学术的研究、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贡献力量。”

中华书局是中国古代文史专业出版重镇,成为胡珂求职时的首选。研究生3年级时,她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到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实习。2011年,她通过考试,正式入职中华书局,成为一名负责学术著作和古籍整理出版的编辑。

初入行业的几年,胡珂感觉“像又读了一轮大学”。她发现要审读加工古籍或学术著作稿件,仅靠在学校储备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从事古籍整理出版的编辑大多出身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献学等专业,有较强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繁体字的读写能力。此外,还要对版本目录学、校勘学等领域有基本了解。在处理具体古籍整理稿件时,也时常会遇到不熟悉的知识,还需有检索查询工具书、数据库,迅速了解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

中华书局给新入职的员工安排了资深编辑当导师。“我的导师是文献学专家、中华书局编审许逸民先生,他当时刚出版了一部系统介绍古籍整理理论和具体工作方法的专著《古籍整理释例》,这本书我至今仍经常翻阅。”

凭借谦虚谨慎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求知欲,胡珂坚持了下来。“我很幸运地一开始就在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当编辑,努力做好中国传统经典的研究、整理、出版工作,于我来说,是多年学习后回报社会的自然选择。”

青春献给“二十四史”

胡珂所在的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二十四史修订办公室),主要业务是中国古代史部相关文献典籍的整理出版,以及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出版。

修订本是原点校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通过全面系统的复核校订,解决原点校本存在的问题,形成一个体例统一、标点准确、校勘精审、阅读方便的新的升级版本。从2013年第一种修订本《史记》出版以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至今已经出版11个品种,继续高质量地完成剩下14种史书修订本的出版工作,是胡珂和她的团队的首要目标。

古籍整理出版的周期长、标准高、要求严,10年青春献给“二十四史”,但胡珂觉得:“只要是为自己相信有价值的事情奋斗,无论什么年纪,都会有一种‘青春’的状态。”

除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修订工程,胡珂带领的历史编辑室还有《资治通鉴》修订项目、《新辑宋会要》《三朝北盟会编》等重要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这些工作也同样重要和艰巨。在统筹安排编辑室的各项工作之余,胡珂还为不少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担任过责任编辑。近5年来,独立责编的《王安石年谱长编》《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辽史探源》等书多次获得行业奖项。

要有终身学习的准备

每年寒暑假,中华书局都会有文史专业的学生来实习,了解从事编辑行业的工作状态。

“一些同学选择编辑行业时,以为编辑只需要与书稿文字打交道。”其实古籍整理编辑需要经常与作者沟通以便处理好书稿,也要与校对、出版、发行等部门同事做好配合,甚至还需要直面读者的提问。胡珂说:“从事这项工作要有终身学习的心理准备,一边吸收知识,一边产出成果,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近年来,古籍数字化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华书局成立了专门从事古籍整理数字化的古联公司,建设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囊括了众多正式出版的古籍图书。数字化成果还有古籍自动标点系统技术、编辑在线培训服务等。如今,古籍编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古籍整理数字化的各种成果和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古籍编辑整理的作品成果,也成为数字化工作的数据基础。

“10多年来,我切身感受到古籍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很多公立机构所藏的古籍版本图像都在网上公开,这为古籍研究和整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胡珂说。

未来,胡珂希望有更多机构参与古籍数字化工作,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认识到古籍整理工作对学术界的价值以及对自身学术研究的促进作用,积极参与到古籍整理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