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2024-06-11 09:24 来源:奇闻网 点击: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沁河是山西省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沁水县端氏镇至阳城县润城镇之间长不过三十余华里,四百里沁河却毫不吝惜地将它所有的文运才思与钟灵毓秀赐予了这里。这里的润城、端氏、郭峪等地自古以来就是晋东南名村。丰富的煤铁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盛行的经商之风,使得这里繁荣富庶。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当地也极重视教育,文风鼎盛,明清之际科举人数冠于全省,当地民谚称:“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郭峪、黄城共产生了15位进士和18位举人。两村距离仅数百米之遥,同是古村落,但与黄城村的浓厚旅游气氛不同,郭峪村基本上还保持着普通晋南村庄的本色。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郭峪村是一个古堡式村落,有城墙、城楼、瞭望防御的预楼和地道。城墙修建于明末崇祯十一年,那时正是匪患迭出的年月,通过“耕读传家”富庶起来的村民利用修筑防御建筑来保护自己的家园,这在晋东南一带古村落很常见。城墙大部分已经残破了,城楼也只剩下西门和北门,而北门仿佛是最近才重修过的,预楼也是近年才修缮过。20世纪90年代后期拍的照片上的预楼就没有最顶层的屋顶。

时值春节,从村东口进村,就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主要街巷上挂着成串的大红灯笼,或许这大红灯笼也是旅游意识萌动的表现吧。村口一个已经褪色的指示牌,标明地道和预楼的方向。顺着指示的方向走进了一条巷子,来到个过街楼一样的建筑前,过街楼下有口带辘轳的水井,想必那可能就是地道的入口了。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转过过街楼不远,就来到了挂满红灯笼的巷子,两侧是高大的古院落,向北通向北门城楼,向南两侧分布着预楼、小狮院和老狮院。预楼是仿照黃城村的河山楼建的。据说当年黄城村建筑防御性河山楼的时候,匪患还没有闹得那么厉害,郭峪村的村民觉得建那么大的高楼简直就是杞人忧天,还劳民伤财。当黄城村的河山楼建起后,匪患闹大了,郭峪村的村民不堪其扰,才觉得黄城村的陈家有先见之明,于是也建起了七层楼高的预楼。可是,郭峪的预楼建起后,匪患就再也没来过。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小狮院和老狮院据说都是陈廷敬的祖上曾经住过的。陈廷敬家族“积德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他祖上在黄城村修建中道庄之前是住在郭峪村的。目前老狮院和小狮院都是村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院落。老狮院高大的门楼上的跑马板多达三层,上面刻着陈廷敬的祖上陈秀、伯父陈昌言、父亲陈昌期,还有陈廷敬的名号和官位,以彰显家族的荣耀。

老狮院位于村子的中心地带,通向北门、西门和村东口的三条大巷子在这里交汇,是村民聚集、闲聊的地方。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老狮院门口一位中年妇女和她的孙子一起玩耍。妇女说现在她的姨家住在老狮院里,可能是她的姥爷或者姥爷的上辈从陈家买下了老狮院。妇女又说,老狮院有好几进院落,布局像一个棋盘,所以也叫棋盘院。我尝试着从前院前往后院,推开前院正房旁边的一扇虚掩着的门,来到一个窄小的短巷子,一侧是一个锁着的门,从另一侧走出来,我发现已经到了三条大巷子的交汇处,原来又到了老狮院的正门了。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郭峪村另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是西门附近的汤帝庙。由于村东口是进出村子的主要路口,西门就是距离村口最远的角落,因而是最清静的地方。在这个清静的半山坡上坐落着一座道观,供奉商汤王。修建于元代的道观建制宏伟、规模庞大,大殿九开间,对面有一座远近闻名的20米高的大戏台。戏台旁有一个供奉儒释道三教的殿堂,巧妙地与西门城楼结合在一起。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汤帝庙早年曾经荒废,1999年郭峪村出资修葺,并从北武当请来一位道长主持。道长是一位清风道骨的老者,洁白的长髯垂在胸前,牙已经掉光了,但说起话来声音洪亮。

中国山城第一村,古堡式村落的典范

当再次走过挂满长串红灯笼的街巷时,虽然我们旅游的脚步还很孤单,但似乎感觉到了旅游大潮已经开始迫近这个还算沉静的古村落,说不定不久之后,这里也像黄城村一样,村子里到处都是旅游者,却不见了中年村妇和她的孙子。